教育時訊
當前位置:
首頁
|教育資訊|教育時訊
“文章與人品”看老師作家怎么破

作者: 來源:溫州日報 發布日期:2015-06-08 瀏覽次數:

 

 昨天上午語文考試剛過,關于高考作文的評論和段子瞬間占據了各大社交網站的熱點話題。有網友在論壇上總結今年高考作文難度排行榜,其中,浙江與湖北、湖南并列為“噩夢模式”,僅次于最難“地獄模式”的江蘇。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題再次引發社會關注,記者昨天就此采訪我市文聯主席、高中語文老師及高校文學博士,聽聽他們怎么破題。

 

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題:

古人說:“言為心聲”、“文如其人”。性情褊急則為文局促,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。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應該是一致的。

金代元好問《論詩絕句》卻認為“心畫心聲總失真,文章寧復見為人”。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。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。

對此你有什么看法?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闡明自己的觀點。

 

勝人一籌比較難

溫州二外語文老師 周甲津

較之以往,今年的作文題在審題上設置的障礙少了,能讓學生一目了然。其立意的角度主要有:(1)文品與人品相一致;(2)文品與人品不一致;(3)文品與人品有時一致,有時不一致。在文體要求上,更傾向于寫議論性的文章。

審題容易了,但寫作的整體難度卻并沒有因此降低,其原因主要有兩點:首先是話題陌生,理論性強,這就增加了學生在立意上的難度;其次該題需要一定的閱讀量,不僅要讀文還要讀人,對大多數考生來講,這點無疑是不足的。

在立意上,得平均分相對簡單,但勝人一籌卻不容易。他給考生提出了兩點建議:一是化陌生為熟悉,即聯系自己的寫作體驗去分析一致或不一致的原因及其應對方法,這是立意深化的突破口;二是運用同中求異,異中求同的思維,即從一致中發現不一致,從不一致中發現一致,這樣可以在立意上顯示思辨性。

今年的命題還可能給中學語文老師透露一個信號,那就是語文教學要格外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,閱讀不僅要有一定的廣度,還要有一定的深度。此外,課外閱讀還應該貫穿從小學到高中的整個學習過程,要分階段有序推進,最好能有足夠的課時開設閱讀討論課。

 

亦實亦虛好操作

溫州市文聯主席王手

從寫作的角度講,這應該是作者比較樂意寫的話題,既可以虛寫,闡述人品與文章的關系,也可以實寫有實質內容的、抒發志向的散文。

人們常說,一個人立足社會,不是靠他有多少聰明,掌握了多少知識,而是靠他的品行,決定了他人生的路走多遠走多好。

我喜歡實寫文章,開頭可以有一個“人品與文章”、“品行與人生”的相關議論,定一下文章的調子,然后化開去,實打實地寫一個對自己品行歷練有深刻印象的例子,照著這個例子,再演繹對自己某個階段有影響的走向或人生圖景,把主題提高到“做好人生的大文章”,這樣,這篇作文就算完成了。

 

發散思維也無妨

溫州大學人文學院老師、文學博士 崔勇

我非常認同今年浙江的作文考題:首先是觀點明晰,節省考生審題時間,其次是考察了學生的日常積累、閱讀水平以及寫作能力。

一些思考較深的考生還可以發散思維,寫寫中西文化在文學寫作上的差異。比如,中國傳統強調“顏文合一”,文如其人,人如其文,把讀書寫文章看成是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,而西方文化則是把文品和人品相對分離,更強調寫作的技巧和手法??忌绻麖倪@方面切入,會寫出不一樣的文章。

此外,考生還可以聯系現實,舉出一些“顏文不一”的例子。比如“語言腐敗”,一些官員常常在公開場合對反腐敗等問題夸夸其談,然而實際上他自己就是一個腐敗的人。

【甌網記者  潘舒暢】

 

 

教育資訊

? ? ? ?
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男女视频网站,一区二区三区视频,天天操天天拍天天摸视频,超极碰碰碰97视频